原文 :晴報 (持續腹脹勿輕視 恐卵巢癌突襲 )
雖然知名度遠不及子宮頸癌,卵巢癌已悄悄攀升至女性常見癌症第6位,超越子宮頸癌。女性對卵巢癌普遍認知不足,更可怕的是,卵巢癌是隱形殺手,病徵不見血,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治;且有可能與遺傳有關,關乎BRCA基因突變。如果長期持續腹脹,要提高警覺了。
病徵不見血 容易被忽略
腹脹是卵巢癌先兆之一,然而,哪個女人沒有小肚腩?何況中年發福,肚腩更常見。45歲以上、肥胖、未生育、有卵巢癌或乳癌家族病史,都是卵巢癌高危因素。
「早期病發時產生的腹脹,脹得來有點實。」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憲玲解釋,腹脹以外還有其他早期病徵,包括小便頻密、大便困難、胃口轉差、腰背痛等,「有些病人以為消化不良,但是食少咗都肥。也見過病人求診時,腹脹如孕婦。」原來這與卵巢長了腫瘤,甚至令腹腔出現腹水有關。卵巢癌二期有可能影響盆腔器官,三期更波及上腹,四期或蔓延至肝及肺部。
「有些病人覺得『唔係有嚿嘢,又無出血』,因而沒察覺。」曾醫生直指,不少病人出現上文提及的早期病徵也不以為意,因此很多卵巢癌個案確診時,已是較遲的癌症期數,死亡率高。
BRCA基因突變 半數會遺傳
雖然乳癌仍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不過乳癌與卵巢癌,當中有微妙牽引。如果家族有乳癌或卵巢癌病史,已屬卵巢癌高危一族。而且卵巢癌有遺傳因素︰「臨床觀察所見,多了30多歲的卵巢癌病人,可能與遺傳有關。」
這關乎「BRCA1」及「BRCA2」人類基因-最為人熟知的事,應是國際影星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2013年她考慮到家族癌症病史,驗血後發現BRCA1基因突變,患乳癌機會高,因而切除雙乳減低患病風險,震撼全球。
公眾較少討論的是,BRCA1基因突變,也令她有50%機會患上卵巢癌。兩年後她發現卵巢有良性腫瘤,為了預防患癌,她在醫生同意下,切除卵巢及輸卵管。
「每七個卵巢癌患者,有一個出現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曾醫生說,有國際指引建議,卵巢癌患者檢驗BRCA基因有否變異。BRCA基因突變有遺傳性,約50%遺傳至下一代。

一般治療 手術輔以化療
若發現屬BRCA基因突變,可對症下藥,使用新面世,針對BRCA基因突變、復發性的口服標靶藥。一般於復發及二綫化療藥物之後,會開始服用,可將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延長6.9個月。
至於卵巢癌一般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切除,輔以化療等。若腫瘤局限於某一位置,也會考慮電療。曾醫生提醒女性,「卵巢癌發病有快有慢。要留意早期病徵,頻密檢察,萬一有病也盡快發現,不致延誤診治。」
破解三大謬誤
1. 卵巢癌有得做測試?有別於子宮頸癌可用柏氏抹片測試,卵巢癌沒有有效普查方法。若發現有腹脹、小便頻密、胃口轉差、大便困難、腰背痛等病癥,持續一個月以上,需找醫生作初步檢查。通常婦科醫生診斷時,會進行超聲波檢查,若發現超聲波影像異常,將進行電腦掃描。
2. BRCA 是壞基因?其實 BRCA1 和 BRCA2 基因,有助修補受損的 DNA 蛋白質。只是當基因出現突變時,受損 DNA 不能適當修復,細胞或會改變,增加患癌風險。
3. 出現 BRCA 基因突變, 一定會患癌?不一定,不用太擔心。另一方面,有部分出現 BRCA 基因突變的女性,並沒有家族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