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一位乳癌康復的朋友最近告訴我香港乳癌基金會出了《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號報告》,本人看了之後總結出了一些關於乳癌的資訊,希望分享給大家。
報告總結
- 本報告涵蓋了17,099名於2006年或以後確診的乳癌患者資料。
- 患者確診乳癌的平均年齡為53.0歲,年齡中位數為51.9歲。
- 受訪群體中,約有三分之二(65.1%)患者的年齡介乎于40-59歲。
乳癌高危因素
- 缺乏運動(每周少於3小時)
- 從未餵哺母乳
- 超重/肥胖(體重指數≧23.0)
- 高度精神壓力(超過一半時間)
- 沒有生育 /35歲後首次生育
- 有乳癌家族病史
- 飲食含豐富肉類/乳類製品
- 提早初經 (<12歲)
- 飲酒習慣
- 曾使用荷爾蒙補充劑治療

乳房檢查習慣
大部分患者都缺乏自我檢查的習慣,少於四分一患者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或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或接受乳房超聲波檢查。尤其是年紀較高人士,甚至好多40歲以上的乳癌患者在確診乳癌前,從未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
乳癌治療
超過1成患者在私營醫療機構接受治療,超過5成患者在公營醫療機構接受治療,而同時在私營及公營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患者超過3成。
要有效治療乳癌,綜合使用多種療法是常見的。一般而言,確診時癌症期數越高,需要接受的療法就越多。
常見治療方法:
- 手術治療
- 乳房保留手術
- 乳房切除手術
- 放射性放射性治療
- 乳房保留
- 乳房切除
- 化學治療
- 內分泌治療
- 抗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素受體靶向治療
治療後的身體不適
在不同的乳癌治療方法中,化學治療是最多患者感到難受的治療方法。約5成患者表示在治療過程中或後感到嚴重不適。
- 約5成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感到嚴重不適,主要不良反應為嘔吐、食欲不振及脫髮。
- 超過1成接受放射性治療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為皮膚乾燥及皮膚灼燒。
- 約1成接手術治療人士感到嚴重不適,主要反應為身體痛處。
- 少於1成接受內分泌治療人士,主要不良反應為潮熱。
- 少部分人接受抗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素受體靶向治療後感到嚴重不適,主要不良反應為疲倦。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號報告》完整版下載:https://www.hkbcf.org/zh/our_research/main/447/
往期回顧:自我檢查乳房三部曲 https://cancercare.blog/2017/10/03/%E8%87%AA%E6%88%91%E6%AA%A2%E6%9F%A5%E4%B9%B3%E6%88%BF%E4%B8%89%E9%83%A8%E6%9B%B2/
為了健康著想,應該進行定期身體檢查。當感到不適或者懷疑自己可能患病時,應該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