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切除乳房腫瘤後,外科醫生讓我找一個腫瘤科醫生跟進……

我選擇冷靜地對抗乳癌(二)

被遊說使用最新最貴的化療藥後,我對那名腫瘤科醫生失去信心,遂上網搜尋資料再作決定。

今時今日,網上搜尋資料很方便,我通常會透過一些英文關鍵詞來搜尋醫學文章和研究報告,最簡單如「breast cancer」,而不是直接搜尋「乳癌」。

hands-coffee-cup-apple
網上載有大量醫療資訊,見醫生前不妨多做資料搜集。(cancercare.blog)

一來我當時的中文打字能力………唉!不消提,而且不是所有醫學報告都有中文譯本,用英文可以搜尋到最多最新的報告。我中學主修理科,生物科成績不差,大部分報吿都看得懂,就算不認識個別詞彙,網上查找解釋也非常方便。

搜尋到足夠資料後,便可帶著一堆問題去見醫生。例如:

「乳癌一期有幾種治療方式?」

「像我這樣的腫瘤大小,有何治療選擇?」

「這藥物有什麼優點缺點?」

在過程中,你會一次比一次瞭解更多。如果答案不能讓我信服,我會再追問,假如醫生沒有耐性又嫌我煩,不想回答,註定大家無緣分,無下次。

shutterstock_716485417
cancercare.blog

我的性命,我當然有權問個明白!

第一次患病時,前前後後詢問了四位醫生,因為以我的腫瘤大小和性質,治療方案並沒有定論。我最後選擇了服用「Tamoxifen」,注射LHRH停經針,為期2年,再加上電療*,因為提出此治療方案的醫生,能夠清楚解釋其由來和原理,更有數據顯示其效果相當於第一代的化療藥。

不論是什麼病,揀合適的醫生都不容易,我一般會先找親朋戚友介紹,如果有親友是醫生護士或其他醫療專業,他們是行內人,其推介最可靠。如果推介者並不熟悉醫療界,就問他:「這醫生有什麼優點?可以舉些例子嗎?」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個個讚好就認為必然好,再問詳細一點對方卻又說不出所以然,所以一定要問得仔細。我自己也不會隨便相信傳媒追捧的名醫,有些名醫技術和醫德只是一般水平,更收費昂貴兼態度惡劣,病人往往甘之如飴,以為找名醫治病必然要受氣。

例如阿仔的兒科醫生,他不是什麼名醫,收費也不貴,但他對孩子很有耐性,還會即席畫圖解釋什麼是輪狀病毒,幫襯了他十幾年,熟悉程度是連他是利物浦足球隊粉絲我也知道。

對了醫生就不要換,住處搬遠也最好繼續幫襯,愈熟悉病人病史的醫生,愈容易發現病人不尋常之處,而且用藥的命中率也高。

blur bokeh bright candies
cancercare.blog

電療的過程

電療前首先要定位,醫生要判斷「電」哪裡對病情最有幫助並對其他器官的影響最少,然後在我身上劃一些線作為標記。沖涼時必須小心,不要將線洗掉。每次電療時間不長,加上前前後後的準備時間,大概半小時左右吧,太久之前的事,我也記不清楚了。

因為電療會有輻射,所以在進行療程時,偌大的房間就只有我一個人,醫院很貼心,會播放音樂讓我放鬆,我也可以自選喜愛的音樂。躺著躺著,療程便完結,既不會感覺到有儀器在「電」你,亦不會痛不會出煙,做完療程我便去上班。

當然,接受療程多次之後,電療的部位就像過度曬太陽被灼傷,皮膚泛紅,需要塗潤滋潤,而且有輕微的疼痛感,最好穿著鬆身的衣物。假如有些人電療的部位是喉嚨或舌頭,就可能會感到痛楚或吞咽困難,而我電療的位置是乳房,除了會對我的肺部產生影響(肺纖維化等)之外,灼傷部位結焦後並沒有留下疤痕。

替我切除腫瘤的醫生技術很好,術後留下的疤痕也不顯眼,我脫光光泡溫泉也無人發現異樣。

其實我很幸運,不論打針吃Tamoxifen甚至電療,從沒有感到什麼不適。不過,Tamoxifen 會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必須通知婦科醫生病情及用藥的狀況,並定期覆診以監察子宮內膜的厚度。


延伸閱讀:

*什麼是電療(Radiation therapy)?

放射治療(Radiation therapy;簡稱放療,俗稱電療,與物理治療中的電療相異)是使用輻射作為治療疾病的方式。其原理是大量的輻射所產生的能量可破壞細胞的染色體,使細胞停止生長,從而消滅可快速分裂和生長的癌細胞。放射治療最常作為直接或輔助治療癌症的方式。

此外在骨髓移植前,也必須用輻射照射全身,以消除所有惡性癌細胞或HIV細胞。其他疾病如三叉神經痛也可利用輻射來治療。治療輕微疾病較少使用電療,主要擔心輻射影響人體健康。所以除非是大病例如癌症,否則一般不會使用。在治療惡性腫瘤通常會結合手術、化療和電療一起進行。但確切的配合模式需要由醫生進行評估判斷。

上期回顧:我選擇冷靜地對抗乳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