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正在抗癌的朋友表示,因為需要經常出入醫院接受化療,無法與親人相伴,無法擁有自己的生活而感到低落。近日,看見一些關於癌症病人可在家中進行「家居化療」的新聞,根據新聞介紹,此治療方式主要應用於有一定活動能力的腸癌患者。相較傳統住院,不少患者接受該治療方式後,因為情緒方面的改善,或是減少在醫院感染病菌的風險,反而提升了治療效果,還減少原本住院的開支。希望家居化療的方法,可以幫到更多抗癌人士!
以下這篇轉載的新聞,大家如有興趣,值得一看!
家居化療助抗癌 威院率先推行
年減1,310住院日數
原文出處:蘋果日報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護師麥素珊稱,「居家化療」意指讓病人戴便攜式化療輸注裝置,在家化療。這種裝置在歐、美等地已沿用多年,醫生會先把輸注用導管植入病人的皮下組織,導管一端接駁到上腔靜脈及右心房的交匯點;另一端連接輸注機及氣泵等。她指輸注機可預設定時、定量把藥物帶到病人體內;輸注期間,病人可正常進食及運動,只有機器發生故障時,才會發出聲響提示,病人可過正常生活。

陀輸注機 病人:可日日做gym
麥稱很多病人大呻經常出入醫院大費時間;留院者又擔心在院內受病菌感染,「想多啲時間留喺屋企,同屋企人一齊度過」。以大腸癌為例,傳統滴注化療組合,即Mayo和FOLFOX,前者每四周一次、每次連續五日到醫院做化療;後者則是每兩周住院兩晚做化療。假設化療期半年,病人花在醫院的時間數以百小時計,如FOLFOX便需留院576小時或24日。
家居化療減省上述病人去醫院次數至兩星期一次,每次留院只三小時。麥稱威院2005年推行先導服務計劃,去年提升服務人數至641,總節省腫瘤科病床1,310天住院日數。
58歲的成哥是第四期腸癌病人,他稱因自己仍「行得走得」,獲醫生安排接受家居化療而感慶幸。熱愛運動的他表示,「陀機」後可重過正常生活,「𠵱家仲可以日日做gym」。
麥又稱,家居化療主要服務腸癌病人,即使是已擴散的第四期,只要病人仍有一定活動能力,經評估後也可接受服務,病人毋須額外支付輸注機及化療藥物費用。她稱該院將着力添置更多便攜式化療輸注機,協助更多病人。她又提到腸癌化療藥物5-Fluorouracil(簡稱5-FU),理論上適用其他類型腫瘤,故該些病人理論上也可試在家化療。但他們是否適合接受連續24小時輸注式化療需更多論證,待技術更成熟、累積更多經驗後,或擴大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