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cpr.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近日成功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以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 ESD)治療大腸癌,為全球首例!今次成功個案令中大團隊相信,此嶄新技術將有助提升內鏡切除術成效,將令更多早期大腸癌病人受惠。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而目前經大腸癌篩查計劃而確診的個案之中,超過六成皆屬早期。據中大醫學院,早期大腸癌患者多數以傳統手術或內鏡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其中,ESD 可以將整塊附於黏膜的病變組織,連同周邊邊緣及黏膜下的病變組織一併切除,徹底根治癌症,減低復發機會,而且最大優點是可讓病人保留完整的器官,比微創手術更為先進。
不過,ESD 其中一個主要的技術困難,在於難以掀開及拉高病變組織依附的黏膜,以方便切割;而且在運用內鏡進行黏膜下切割時,醫生或內鏡技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保持黏膜層的視野清晰。倘若由經驗較淺的內鏡技師進行程序,或會增加手術期間出現腸道流血、穿孔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與新加坡最近合作研發的第二代機械人內鏡平台 EndoMaster EASE 系統,配置內鏡系統,以及兩隻裝上微型抓手和微型切割刀的伸縮機械臂。其中一邊的機械臂負責拉高切割平面,讓醫生或內鏡技師獲得較佳視野,另一邊機械臂則同時進行切割。
首個運用 EndoMaster EASE 系統的內鏡手術機械人 ESD 臨床研究計劃,於今年 5 月在香港完成第一個個案,中大團隊至今亦已成功運用新技術為 6 名病人進行大腸 ESD,沒有穿孔個案,病人於手術後一天可開始進食,並在術後兩天出院。目前新平台現時仍屬臨床研究階段,中大團隊表示將繼續招募合適病人參與測試。
相關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功完成全球首宗利用內鏡手術機械人進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大腸癌》
https://bit.ly/35Qs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