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次與各位分享的中大科研團隊未來將推出的最新大腸癌檢驗方法,今次小編亦想同大家分享下預防大腸癌在飲食上有哪些注意。
根據相關研究,大腸癌與腸道失衡大有關聯,而多樣化的飲食習慣有助保持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健康,減少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一起看看專家怎樣說~~
預防大腸癌 多樣化飲食與腸道微生物
原文節錄自信健康
// 那腸道微生物關大腸癌什麼事呢?目前至少證明兩點:
1.大腸癌患者的微生物群多樣性明顯低於健康人士,即是說,在腸道中發現的品種明顯較少,有菌群失調之象。
2.在大腸癌患者的腸道中,鑑定出較多屬於致癌因子的「有害」細菌,直接或間接引發炎症,令腸道細胞腫瘤增生、癌化。包括核梭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hathewayi)和澄清細菌(Bacteroides clarus)。
腸道微生物多如恒河沙數,和人體的交互千絲萬縷,暫時未有確鑿的飲食準則針對個別微生物,但若論及幫助預防大腸癌,多樣化的飲食習慣已證明有助保持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健康,進而減少大腸癌風險。
所謂多樣化飲食,是指食物種類豐富多色,涵蓋多種主要食物,即蔬菜和豆類、穀物、水果、動植物蛋白及乳製品,同時滿足人體對宏量營養的需求,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同樣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即維他命和礦物質。街知巷聞的「地中海式飲食」正是多樣化飲食的最佳代表。
地中海沿海居民進食大量的蔬菜、穀物、豆類的植物蛋白多於動物蛋白,並以白肉和魚為主,適量的堅果、種子、生果和橄欖油,攝取小量的乳製品、紅肉、雞蛋。然而,隨着食物環境改變,多樣化並非單一地愈多愈有利健康,劣質食品便不包括在內。地中海式飲食多以手工製為主,含絕少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例如精製澱粉、甜食、廚師腸、醃漬物、罐頭、泡麵等。此外,動物研究發現,加工食品中常見的食物添加劑破壞腸道細胞結構完整性,產生害菌黏附於腸壁上的情況,增加腸癌的風險。
美國匹茲堡大學曾領導一項研究,從飲食習慣着手,比較非洲農村人和非洲裔美國人的癌症風險。結果顯示,非洲農村人的食物較多是纖維含量高、動物脂肪低、蛋白質較豐富,他們的癌症風險同時較非洲裔美國人低。研究還指出,通過飲食而改變的微生物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可影響大腸癌風險。而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基金會《公共衞生與政策影響的建議》報告不約而同地鼓勵多進食高纖維、含豐富全穀物的食品,如糙米、藜麥等;減少或避免食用紅肉和精製肉類,如香腸、午餐肉等。

避免精製食品
簡而言之,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建議有以下3點:
1. 「地中海式」多樣化的飲食。
2. 鼓勵進食高纖維食物。
3. 減少或避免精製加工食品。
對腸道微生物而言,進食多種類食物的好處是,偶爾「不健康」的一餐對微生物群的影響便會相對輕微。並通過創造平衡的微生物群環境來促進腸道健康,可以改善宿主,也就是人類,你的總體癌症風險。
儘管在研究腸道微生物之前,醫學界已經大致摸索出預防大腸癌的飲食模式,但食物和大腸癌中間的連結仍未明確。腸道微生物正是其中一個探索飲食和人體交互作用的研究目標,希望能透悉箇中運作「知其所以然」,以期望日後能更精準、明確地訂立有益於人體腸道的一套飲食方法。
撰文 : 林盈吟_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