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不能出國旅行,不少人都會選擇行山、野餐、郊遊作為假期消遣活動,但卻往往會忽略做足防曬的重要性。天氣逐漸炎熱,過度的紫外光照射不止會令皮膚曬黑或曬傷,更有機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
根據消委會過往的測試報告, 30款防曬產品中竟然有超過八成樣本未能達到其標示的防曬效能,以下文章整理了有關測試中表現較佳的6款產品,大家可作參考!
消委會‧防曬|6款防曬產品獲消委最高評分
原文轉載自:明報
Nivea、Cancer Council AU 百元以下最抵用,消委會測試30款日常防曬產品,發現超過八成樣本未能達到其標示的防曬效能。消委會提醒,塗抹防曬效能不足的防曬產品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有可能因未能為皮膚提供足夠保護而曬黑或曬傷,嚴重甚至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以下列出6款在消委會《選擇》月刊中獲總評5分*最高評分的防曬產品,當中 Nivea 冰感防曬乳液SPF50,以及Cancer Council AU Sensitive Sunscreen兩款防曬產品售價更屬100元以下抵用之選。
(*註:總評的評分比重:SPF測試結果佔65%、UVAPF測試結果佔20%、標籤資料佔15%)
6款日常防曬產品獲消委會5分最高評分

知多啲:物理性防曬 vs. 化學性防曬
防曬產品一般可根據防曬分子(UV blocker/filter)的種類,分類為物理性、化學性和混合性(同時含有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分子)。
物理性防曬主要成分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性質相對溫和,致敏風險較少,惟顏色偏白,質地黏稠,塗後膚色或欠自然,較難平均地塗抹。
化學性防曬主要成分有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等,質地稀薄,塗後感覺較清爽,但對皮膚或眼部的刺激性較大,或會引起過敏。